资讯
+

别墅设计师浅谈改变民宅观念之路

2022/2/14     作者:别墅设计师     来源:别墅设计事务所(公司)

 
一半理想 一半现实
   
大学毕业之后在设计院工作。这十多年中,从最初的画图,到最后还是画图,这就是在设计院的工作状态。鲁工觉得偏离了自己的理想,虽说想参与到更多的策划设计方案中去,却很难如愿,机会太少。设计院每接一个项目,均是房地产开发的大项目,且参与的人员非常之多,自己所能做的那部分非常少,很难有机会把控整体方向。再者,按照自身的脾气来说,长此下去不但没有出路,还会滋生出停滞不前的惰性。极不符合自己的个性,久而久之对大项目失去了兴趣。
    
此时,鲁工把目光放在一些不为人注意到的小项目里,没想到逐渐产生出巨大的能量。原来小项目,哪怕改造项目,渗入其中,发现小项目是有意义和有乐趣的事。且不说参与的人数较少,利润较低。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这个市场的无限容量,就像一口等待激活的泉眼,一旦激活,便是无限。

我们发现,一般需要修建名宅私房的有这么几类人。做生意的老板,打工精英以及家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有钱人士。这些人相对见识多广,有自己的想法。意识到修建房子的时候,需要设计师帮设计系列的好方案。但是要找可以帮他们设计的人,却不是那么容易。找设计院显然不可能,费用太高。找一些业余草根的人来做,业余难免会有敷衍的成分。业余时间,本来就是工作之外的时间。
    
基于种种实际情况,鲁工在06 年离开设计院,自己成立了24 建筑设计工作室。也许大家会纳闷为什么会用24 这个数字。这个数字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喜欢,却容易被记住。鲁工是这样解释这个数字。只是喜欢24 这个数字。我生在24 日,买楼在24 楼,上学的学号也是24,球队的球衣也是24 号,果然颇有宿命感。接着,建造自己的网站,摸索出相关匹配的关键字,慢慢的在网络上也能快速搜索到工作室,排名还比较靠前。鲁工还透露网络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无需繁杂的公关,并且全国各地有需求的客户能看到。所以,目前所接的单均来自全国,甚至海外。


改变建造适合居住的民居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安居乐业”,没有“安居”,何来“乐业”。可到底什么样的房子才能让人“安”居其间?放眼中国,目前的私宅,普遍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规划的问题,有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为了规划,建千篇一律的农民新村,扼杀了原有的地区特色,为了统一好看忽略了最重要的安全性。更多的是建筑本身在材料、采光、架构上的问题。结构体系、空间布局、外观风格、材料应用上的不合理,导致早前修建的民房,寿命一般不超过20年,就必须重修,或者有崩塌现象。

最典型的就是汶川地震中倒塌的那些房子,大多不是框架结构,因此只有要震荡,就大片倒塌,导致死伤无数。而国内虽然建筑师设计院多如牛毛,但良莠不齐,没有人愿意承接村镇一类的规划建设,即使偶有人接了,大多只是按照当地政府的建议修建完工。更无人针对农村的产业经营、村民政治、环境保护和利用等等具体问题,研究一个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整体解决方案。
    
说起建筑,说起新农村建设的一些现象,鲁工表情有些凝重。他笑着说,前些天,跟朋友到海边玩,打算住上几天。结果发现找不到适合居住的房子,大部分都是采光不好且不安全的房屋。建筑到底出了那些问题?建筑师的责任就是设计建造出安全、实用且美观的房子,可现实中的很多房子让人担忧。
    
这样的现象只是暂时的,随着一批有良知、有责任的建筑师们的觉醒、回归,这一切会改变。从前的建筑知识分子梁思成就已经在做着一些保护民宅民居的事情。我们这一代学建筑的人,恰好赶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地尽自己的力量。24建筑设计工作室的目标就是大步迈向更为广阔的田野,朝民宅,农村进发,给农村一个综合解决方案。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农民的生计,农村的一个基本面貌等问题。

新农村建设,首先从安全改善开始,再慢慢改善面貌,下一步可以考虑文化传承改善。文化传承问题,需要组建一个研究当地文化的专家团队,了解民俗、民风。然后结合到建筑设计里去。这样一来,既保存了当地民俗文化,同时也在居住观念上得到融合。
    
以前古人所用的建筑材料大多以木头、砖、茅草为主,现代建材用的是砖、钢筋水泥,主要承重材料的变革也带来结构的改变,技术的改变就会给外形带来巨大的改变。中国文化两千年前就很成熟了。唐代建筑的成功是因为当时尊重材料本身,以木结构为主,那时的木材是相当结实和牢固的。而到了清代故宫所用的木结构,已经退化了许多,飞檐翘角基本上都是预先做好,再粘贴上去。这么繁琐的工序,只适合在皇家贵族里使用。老百姓基本不需要,也没有这个经济能力。所以有些建筑达不到普及的分量,也就不能广泛被使用。

由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一些文化民俗就必须得舍弃,更新。寻找时下适合居住的建筑。既然结构上改良了,那文化上也必须改良。人的记忆是不能中断的,装饰性的某些东西可以用,但结构必须坚实、安全、合理,这些也是对建筑新材料的一种尊重。因为技术的改变,当地文化在发生变化,装饰性的部分可以保留,但是结构还是要改变。

任何建筑都需要有一定的根据。既要尊重文化,也要平实,需要逐渐的去改变。就像我们现在所在的园区F518,它就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有后现代的思想在其中,但也有很多传统的元素,兼容并蓄,非常实在。没有花哨做秀的东西,就是一堵墙与马路相隔,里面就有这么一个空间,让人感觉很舒适。


建筑设计师的责任与方向     

中国十三亿人口,有一大半是居住在农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速推进,民宅建设的市场将是海量级的市场。鲁工说他未来前进的方向就是通过一个“绿十字”的组织,接相关政府的单,大面积改变农村面貌。通过“绿十字”组织,在湖北接触了一个他们的成功案例。在农村住了十几天,考察是件辛苦的事情。
   
“绿十字”所做的事情就是给农村一个综合解决方案。第一条垃圾分类。脏,这个字几乎是农村的代名词。因为环境的脏乱,会阻碍很多其它方面的发展。肯定的说,就是缺少发展的机会,开发商不会来,旅游者不会来,商人不会来。接下来就是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深入到全国各地农村,去改善农民的出路,把很多的乡村变得干净、漂亮。“绿十字”发起者孙老师是一位画家,比较擅长美与文化方面的事物。在建筑设计方面缺乏一个专业的团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如果能跟他们合作,融入这份公益事业中,前景乐观,且具意义。
    
鲁工对于大面积改变农村面貌这件事,是铁了心的去做,就算不能加入“绿十字”,也会另外想办法加入到这一块的工作,因为这是切切实实在为农民做一些实事,既能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还能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发挥自己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的能量和责任。
     
由于这个组织是公益性的民间自发组织,虽然走的是一条持续性发展道路,但是这个组织存在着随时解散的危机。他们所做的事情出发点很好,就是发动农村带头人,有公益心的明白人先去改变。这些人也许是退伍军人,也许是以前的农村干部。在农村最好的口碑方式是有样学样。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公益性的,很受乡民欢迎,不存在戒心。但要做成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很难。他们是以公益形象出现的,就不能过多跟农民提及利益的关系,只能是通过改变乡村风貌风格,让乡民确确实实感受到好处,方有发展前景。
    
鲁工一直主张搞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那就是让政府来买单,大面积改变农村面貌。这个听起来似乎有点天方夜谭,其实里面存在的道理是双赢的。一是因为农民没有钱,再者政府跟农民剑拔弩张关系。政府非常需要一种方案方法,帮助农民发展,把关系维系、融合。因此政府方面也很需要“绿十字”组织来做桥梁,纽带,通过这个方式,维系政府的形象,解决与农民紧张的关系。目前很多政府机构都在寻求“绿十字”组织的帮助,制定综合解决方案。在这里面迫切需要一个建筑设计团队,愿意在这方面去做事情的建筑设计师贫缺,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呼吁更多的个人工作室加进来做这么这件事,发展这门事业。其实很多的设计师是暂时没有经验,责任感比较弱,为的是赚钱,总的说来就是不够成熟。不管是为农民建房也好,为私人建房也好,我们所要做就是提供好的、实用的设计方案。尊重业主本身,更要尊重建筑材料,住房安全以及采光美观等问题。这是每一位有责任感,有能力的设计师都会注重的问题。我们不要求跟国外很多房子那样,用上一两百年。基于目前国内的条件,一般都可以保证50年。其中最重要的安全性,假如在一百年内不安全的房子,应全部一票否决。
    
鲁工说男性客户会比较注重实用性,女性客户就较喜欢色调以及某些感觉上的东西。有一次,在顺德有位女客户拿来一张图片,说要建图片里面风格相似的房子,鲁工看了,那是一座建筑在新西兰具有法国殖民地风格的房子。而业主所在的地方是乡下,周围都是朴实的农民,要是突兀的建造一座这样的建筑,在视觉上很不和谐。

当然不是不喜欢欧式的建筑,欧式建筑也有很深的可研究的东西,空间相对独特,从建筑物中心往各个角度延伸。而我们中国民俗民风喜欢的是围合、氛围。很注重客厅的位置、风水、厨房的朝向等问题。

对于很难沟通或者客户提出一些非常不专业的问题,鲁工都会非常耐心的去沟通,很包容,更不会抱怨嘲笑业主的俗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他们只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沟通的过程中,鲁工会采取一种妥协的态度,就是实在沟通不了就放弃了。毕竟,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还有对业主也是不负责的表现。不喜欢去评奖。因为私宅,民宅设计是一个低调的市场。设计师实实在在的帮助农民,不存在任何做秀成分。所修建的房子都是老实巴交,方方正正,传统实用安全型的。再说了,要是这一代人建造起来的房子,由于自己不好好的去思量、去设计,20年之后,下一代说你造的这座房子太丑了,要求推到重建,那是多尴尬的的一件事,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可你的东西。所以邀请建筑设计师参与到私宅改造中来,确实是一个省事省力省钱的选择。

工作室选择在深圳,主要是喜欢深圳的自然环境,而且深圳是设计之都,可以接触许多不一样的事物,当然任何事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来了。比较满意的是在河源做过的民宅,是一座四合院。追根溯源,早在数百年前,客家人就把北方的四合院带到了这片土地。客家人比较注重那种围合的感觉。河源,客家人广泛分布地,随处可见古老的客家村落保留着上一个时代的空间概念。所以这座四合院建造的时候,仅仅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围合的空间感觉,其他均是现代建筑的做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屋顶,外观线条直来直去,悬挑屋檐,落地玻璃窗等。在里面,找不到所谓“中式建筑”的任何符号,没有飞檐翘角,没有青瓦,没有木格窗,没有红色的圆柱或者假山、鱼池、太湖石,但是相信你站在那个院子中间,一定感觉很中国式。因为这个上通天下通地的院子,才是中国哲学在建筑空间上的核心表现,其余符号都是当时技术和情趣的心血来潮,既是当时的时尚,不用太当回事。
  
目前建筑设计行业最需要摸索一个新的融合模式。设计师也好,其它行业也好,都在从不同角度去慢慢的摸索这个模式。
别墅设计师浅谈改变民宅观念之路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COPYRIGHT © 2014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202383号
【电脑版】  【手机版】  【回到顶部】